[路感安穩、滾動阻力超低的頂級輪胎]
有聽過用OPEN胎裝場地車的嗎?也許吧,練習輪,方便嘛。
可是誰聽說過裝OPEN胎在試著破個人紀錄的呢?
2012/5/26,家銘哥辦的「熱血場地單車同好會」體驗賽,我用這條 KENDA kaliente PRO,在高雄楠梓自由車場跑出了全場最佳成績11"96。
這紀錄其實不算頂好,不過至少種種的客觀資訊,顯示這兩條輪胎是很夠看的,沒力的是我。隨後詳細說明。
當天原本應該是以破紀錄的準備下去跑(先前紀錄是去年八月在新竹的11"66),但是考慮到最近的睡眠不足(研究生咩~ 論文計畫前三章快要趕不及了),加上當天楠梓車場的後直道又小逆風,勉強算可以滿意啦。想當初在新竹跑的時候可是順風大到離譜。
(不過也多虧了那次的順風,讓我一直催眠自己有11秒5的實力,科科)
建大是e-MA車隊的眾多主力贊助商之一,小弟我騎車不認真,以前也從來不曉得自己會有獲得贊助的那一天。所以雖然是小小兩條輪胎,但無論如何也算建大產品線的頂級貨色(管胎不算),所以還是懷著很感恩的心情想要幫它做個紮實(而且不太一樣)的評測,所以才裝了場地車。畢竟如果連洲級職業隊 Jelly Belly PRO cycling 用了都沒什麼意見的話,我就算裝在公路車上又能得出什麼更好的評價呢?
第一次踏入場地車的領域,是為了比98年的全運會。當年代表台中市,很強,對吧!其實那時候縣市還沒合併,強的是「台中縣隊」,台中市的選拔則根本沒幾個人知道。所以就讓我這個小蝦米給曚上了一席資格,聽起來好屌,可是實際上還蠻弱的。
為了體驗場地賽,當年刻苦克難組了一輛 Benotto 鋼管車起來,又跟台中市的帶隊教練盧了半天,才答應讓我上場跑一公里和競輪。那時候的成績之爛是不用講了,不過當年讀大學不認真,跨入延畢的第一年暑假天天在練車、就是為了比場地,體能應該是比現在好多了。
場地賽的衝刺項目要怎麼練?那時候一天到晚上 fixedgearfever,發現大家都說,場地車要騎得快、迴轉一定要高;滾筒要能踩到180是基本款而已,要想騎到有點水準,200rpm是一定要的。根據 Characteristics of Track Cycling 這篇文獻,世界級的兩百公尺助跑計時,平均轉速都在140~145rpm左右;這種速度當然不是整天衝一百衝兩百就會練出來的,都是最大力量訓練 + 速度訓練(用滾筒),所「組合」出來的運動能力。如果你用低阻力的滾筒只能騎140rpm而無法在更高速度也一樣穩定,那真正上場要衝,風阻一加下來根本不可能上到140。
98年的時候我都是在租屋處練滾筒,記得當時用OPEN胎怎麼踩都踩不高,要用到義大利V牌或德國C牌的管胎、氣壓至少打到160psi,而且要狀況好(還是運氣好?!),那天一組練下來才會有一兩趟上到一百八,如果一百九就算超開心的了。順道說,當時練轉速用的齒比是44/16,算超輕的,如果不是因為裝了BCD110曲柄,場地車根本就沒有44T齒片可以用。
現在練滾筒都是晚上在宿舍交誼廳,因為只有自己的一組輪子(98年跟人家借輪組來用),所以只能裝OPEN胎。先前裝K925,氣壓都打一百三,齒比用現有的最輕搭配46/15,已經時常地可以上到200rpm。上禮拜把新拿到的「噗囉」裝上,因為氣壓上限只有125 (其實925好像也一樣?XD ),只好少打一點。結果不知道怎麼一衝轉速就飆高;禮拜天做五趟最大速度,每趟都給我破兩百,最後兩趟最扯高達228,時速都已經破三位數了。簡直是...不知道怎麼形容自己的驚訝。
不過以前的經驗是,耐磨、比較硬的胎膠滾動阻力原本就小一點,相對的路感和抓地力就不好,原先對於拿這種胎去跑場地有點小疑慮。這禮拜六適逢五月份同好會體驗賽在高雄開辦,就拿了場地車下去試跑,希望試試感覺如何,順便曚一下看能不能借用滾動阻力特低的性質、來破自己的兩百公尺個人最佳成績。
結果睡過頭...六點半才從林口坐到車,十點四十幾才到達車場,爭先賽的預賽都已經跑到最後一輪了。挖咧,爭先賽是場地衝刺項目的最高境界、王牌對王牌的廝殺,從以前就很想試試看,結果第一次試辦我就缺席。只好趕快下場熱身,趁換場之間上去用200路線衝幾趟把腿熱開、心臟轟炸一下,準備等會的超級高強度。結果衝完一百公尺(進入第三轉角以後放掉),竟然覺得兩條腿硬了起來,顯現狀態非常不妙,難道是四小時的睡眠後座力發了嗎?! 幸虧進到棚子裡面打算換齒比的時候發現白鴿竟然有帶他家的招牌 Elite 紅白綠三色滾筒,趕快借來踩了五分鐘左右,情形似乎就好了不少。
緩和中...真是一臉的慘樣
爭先賽金牌戰終於比完,大夥哭爹喊娘、朝耶穌見佛祖的受難記演完了之後,終於到了頒獎時刻;看見自己不在列子裡面似乎有點悲情。還好楊教練好心願意讓我加碼測一趟兩百公尺、以報班車誤點之仇(其實根本是自己太溫吞),但不幸的是,這時候竟然吹起了微微的北風,等於是在加速該開始的楠梓車場後直道呈現逆風狀態,真是糟了一個糕。
不行也得行,於是在全場注目、歡欣鼓舞(???)的情況下上了跑道。這兩條新輪胎,回饋竟然出奇地好,就算打到最高胎壓在楠梓略為顛簸的瀝青跑道面上也沒有任何跳動,讓人大為放心,連壓過第一轉角最高處那些縱向的裂縫也不會毛毛的。於是第二圈開始,照標準流程大膽貼著三層樓高跑道最頂端的欄杆跑(英文叫做 hug the rail -- 抱在欄杆上面),進入最後一圈、最後一次發力爬上坡頂,然後在一二轉角之間屁股離開坐墊全力抽車加速,出彎向下俯衝呸了出去!在後直道坐下,全力把自己丟進第三彎(事後發現碼表在這裡計到七十一公里的極速),可是這時已經開始乏力、路線有一點飄了出去,轉速也掉了下來,出直道以後牙一咬再催最後一口氣,盡力衝過終點線,然後朝碗公上方撇了上去。
減速的那圈好像已經聽到人群裡起了一陣小騷動,等緩和回到起點處的棚子,迫不及待問時間,結果是11"96,比早上爭先賽排位的最快時間(也是當日交戰的總冠軍)還快了零點一秒!因此雖然沒有刷新紀錄,也還蠻高興的;可惜的是離「大會紀錄」還差零點零四秒,不過算起來我已經是全部半路出家的選手裡面排頭位,你可以去問問CRT車隊如果在MotoGP排位賽裡面擠到第二名會有多爽,就知道我心情怎樣了。
這次我有把這條 Kaliente PRO 的性能操到極限嗎?當然沒有,我可不太想要在四十度的碗公上面滑來滑去的,以前在同樣是瀝青跑道面的新竹滑過兩三次、倒過一次,雖然是低速但依然很可怕,說實在不太好玩。不過一條給人放心的輪胎就是好胎,能在四十幾度的碗公上貼著穩穩地低速走,當然有就能讓人敢拿它在公路上用四十幾度壓車過彎。上次 K925 的評測給了我一個普普的印象(其實算是有點不公平,因為人家只是沒特色而已),從這次改款看起來建大確實是有在持續進化中,也讓人更為期待他新推出的管胎系列!不過我又沒錢買管胎輪組...說這些幹什麼呢?哎呀多講多傷心的啦~ 先把這兩條用夠了再說...
無牌車架的特殊的尖頭管設計,風阻干會低一點?把手是 Nitto B125 小彎 38mm,搭配 PRO 登山車龍頭整個就是硬不拉嘰。為了往來車場與客運站裝個前煞還是一定要的!
本文的主角在這裡
上次練滾筒的漢字汗漬!其實這只是小意思,懶得擦
同場加映:亞洲精工 Roxycle 超殺計時車專用前叉,全車最騷包
其實除了兩位之外,同好會最勞苦功高的還是 申騰美利達職業車隊 的楊東蓁教練、和他手下的子弟兵。這群高雄市隊的選手和教練們不但無償付出自己的假日,擔任計時、主持、扶車等裁判工作,還要做技術指導和示範,甚至小選手們還要奉教練之命跟我們做對抗賽;更重要的是,其實教練無形中背負了我們這些菜鳥耍笨發生意外傷害的風險。
而這樣做對他們來講其實沒有任何好處,哪一天不小心幫別的縣市訓練出一兩個好手、還會在全國大賽裡冒出來跟他們搶獎牌,這種吃力不討好的工作在整個國內的車界是沒有任何人有那個心胸願意接下來的!但事實上如果以大環境來著想,拓廣基層的參與人口本來就是讓競技能力提升的捷徑(而且成本最低),先不說有沒有可能從這些人裡面去進行選材,最少當頂尖好手們情緒低落、訓練遭遇瓶頸而停滯不前甚至想要放棄的時候,看到後面有一群半吊子的傢伙比他們還要拚,誰說這不會帶來激勵作用?
我們由衷希望這樣子的業餘賽事可以持續進行下去,甚至巡迴擴大,也希望車協能夠領先國內體育各界、在全國性的場地賽中破除縣市代表資格的限制,廣開參賽的大門,利用參與人數來刺激競爭,如此才是讓競技運動能夠健全強盛的正道!
飛行前拆除?!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